社科研究
社联概况
思想之光

位置:网站首页 > 思想之光

聚焦土地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盐城市提升土地效益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8-01-08 来源:本站

江苏省社科界第十一届学术大会苏北区域学术专场征文 

聚焦土地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盐城市提升土地效益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盐城市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向,发展高效农业,提升土地效益的六种方式即:设施农业式、新特产业式、规模集约式、复合经营式、“三产”融合式、龙头带动式。分析了盐城市提升土地效益存在的问题、原因和优势潜力,提出了盐城市提升土地效益的对策建议,着力做好粮田增效、结构调整、市场营销、主体引领四篇大文章,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盐城是农业大市,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全省第一,对大多数农民来说,现阶段的致富增收,还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大农业”。做好提升土地效益这篇大文章,对于厚实富民之基,促进富民增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土地效益实践范式

   近年来,随着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共同发力、协同推进下,全市各地聚焦土地效益,发展高效农业,开创了许多新路,谱写了一曲曲生动篇章,涌现了一大批典型模式。

(一)设施农业式。设施农业主要通过塑料大棚,充分利用太阳能,发展高效种养业,实现农产品反季节、反时令上市。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运用最普遍的高效农业发展方式,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216万亩,比重达17%,出现了许多设施农业的扩展式,从设施蔬菜向设施林果,设施种植向设施养殖多领域拓展。据市农委、林业局等调查分析,正常年景下,设施蔬菜纯效益:西瓜5000元/亩,番茄4300元/亩,黄瓜5000元/亩,辣椒7300元/亩,茄子5000元/亩,西葫芦6900元/亩,韭菜3020元/亩,药芹3000元/亩,马铃薯3769元/亩。设施林果纯效益:葡萄20300元/亩,草莓21350元/亩,梨子8600元/亩,桃子12350元/亩。射阳县海河镇农民陈少海2013年投资130万元,新建钢架大棚72座,发展110亩大棚二茬虾养殖,今年亩产值3万元以上,亩效益1-1.5万元。实践证明,发展设施农业虽然投入多、风险大,但效益高,是提高土地效益的重要方式。

(二)新特产业式。以发展人无我有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独具特色的方式,获取超额利润,提高土地效益。亭湖区返乡大学生仇春辉2013年在创办的300亩果盛家庭农场上,投入1000多万元,在盐城首家发展50亩蓝莓、170亩映霜山红冬桃、70亩水果试验示范基地,蓝莓经过四年的探索创新,已经形成了适应本地环境的成熟种植技术模式,今年亩产蓝莓500斤左右,超市价80元/斤 ,亩效益达2.5万元以上,丰产期亩产可达800斤左右,纯效益3.5万元以上。冬桃在国庆节期间上市,亩产3000斤,10元/斤以上,亩产值达3万元以上。亭湖区新兴镇裴云鹏创办的三里甜椹家庭农场,引种国内外6个品种果桑,发展58亩大棚果桑,丰产期桑果产量4000斤/亩,价格10元/斤,亩效益达2万元以上,加上桑叶菜和养蚕收入,亩综合效益达3万元左右。东台市部分农民引种的日本全美4K新品种西瓜每亩纯效益达2.5万元以上,为其他西瓜品种的两倍。城南新区以勇葡萄科技公司,运用限根限串综合生产技术,生产高品质夏黑葡萄,卖到上海、深圳等专卖店,价格达20元/斤,效益为普通种植的3倍以上。近年来,在盐城市兴起的池塘工业化养殖,发展生态冲浪鱼,亩产值可达15000元以上,亩效益5000元以上。

(三)规模集约式。以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性规模优势特色产业为代表,以“大、多、特”为优势,以社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为手段,实现规模效益,提升土地效益。调查表明,在家庭农场为主体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上,一年稻麦两季,通过全程机械化生产、全产业链经营、精准化管理和降本增产综合技术的运用,粮食家庭农场比分散农户经营每亩效益要高出500元左右,土地租金和用工等对当地农民增收贡献达1300元左右。现阶段,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不失为提高种粮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可行方式。在发展区域性规模优势特色产业上,东台市“一只瓜”,西瓜发展27万亩,带动10万农户,增收20亿元。东台市三仓镇农民陈建今年种植60亩西瓜,亩效益达1.2万元,获纯收入70多万元,亩支付租金1500元,用工2000元,社会贡献达180万元。响水县近年来发展的西兰花、大葱、浅水藕,滨海的何首乌、洋马的菊花、千秋的大蒜、特庸的桑树苗、郭墅的瓜蒌、尚庄的番茄、九龙口的苗木、大纵湖的大闸蟹等一大批地方特色产业,以其规模大、产业链长、竞争力强、效益高等优势,成为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好产业。

(四)复合经营式。通过高效轮作、立体套种、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多元化、多类型的复合经营方式,提高土地效益。在高效轮作上,东台的水稻-西瓜、大丰的玉米-二茬蒜,实现“千斤粮、万元钱”,阜宁的西瓜-蔬菜实现“十吨菜、万元钱”。在立体套种上,大丰区艾伦特农场在大棚葡萄下套种蚕豆,套种的蚕豆在春节期间上市,比普通蚕豆提前5个月上市,蚕豆亩收入达1.5万元左右。亭湖区金灿家庭农场在160多亩的桃树下放养6000只草鸡、3000只草鹅,实行林下养禽,草鸡蛋卖1.5元/只,草鹅卖120元/只,12只草鸡加360只鸡蛋一份套餐卖出2280元,仅林下养禽一项收入就达120万元,加上桃子收入,亩效益达1.2万元以上。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上,建湖县高作镇大成家庭农场夏思成,用30亩地养殖笼养蛋鸡1.6万只,树木散养草鸡1万只,利用鸡粪长有机稻,实行稻田养虾500亩,走种养结合、稻虾共作、生态循环、绿色有机之路。亩产有机稻800斤,小龙虾150-200斤,亩纯效益超3000元,生产的“盐阜虾田稻”有机大米,卖出12元/斤。

(五)“三产”融合式。实行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游(乐)一条龙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土地综合经营效益。发展“农业+旅游”,滨海伴亩田生态农庄,在220亩地上建有农业观光园:生态果园、生态蔬菜园、黑猪养殖园、散养本地土鸡园;休闲渔业园区:垂钓中心、捉鱼池、观赏池;游客服务中心、竹艺长廊,生态餐厅,葡萄长廊、开心农场,野外烧烤区、蒙古包风情区、生态停车场。通过发展采摘、餐饮、休闲、观光农业,年产值800万元,利润120万元,吸收周边低收入农户长年务工50人以上,建设农民实训基地,帮助50户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发展“农业+互联网”,江苏军曼农业科技公司选择发展效益高的火鸡养殖项目,发展电商新业态,实现“线下生态循环种养,线上乡旮旯电子商务销售,并线农业产业文化”的经营模式,2016年实现销售9105万元,一只火鸡产出了大效益,做出了大文章。发展“农业+加工”,建湖县冈西镇的王开食品公司集河虾育苗、养殖、研发、加工于一体,发展了1800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亩销售收入达1.8万元。建有20000多平方米工厂化虾苗繁育池,年育虾苗5亿尾,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占地150亩的加工厂,生产“晟品”牌水晶虾仁、水煮汉虾、手打虾滑等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公司三大板块可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

(六)龙头带动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龙头,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发展高效农业项目,提高土地效益。江苏海大食品公司进入滨海县以来,已带动60多个村,进行了农田结构调整,改一年稻麦两季粮为二年五茬四青蔬菜,发展四青蔬菜10多万亩,四青蔬菜亩效益达8000多元,为以往种植粮食的5—6倍。江苏宝龙集团,实行统一基地备案、统一供应苗种、统一供给饲料、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用药防治、统一定价收购,先后培植养殖大户200多人,推广发展以虾蟹混养、稻虾轮作、龙虾精养为主的多模式养殖基地6100亩,平均亩收益在4000元以上。射阳峰琴辣椒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发展到151人,拥有300吨保鲜库一座,占地15亩辣椒加工厂一片,辣椒种植示范基地1100亩,订单种植面积1.2万亩,辐射全县8个镇、65个行政村,成员亩平种椒收入4000元以上。

(二)提升土地效益问题透析

(一)存在问题。从纵向上跟自己的历史比,盐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从横向上跟周边先进地区比,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存有“六多六少”即:种粮油多、种经济作物少,露天生产多、设施农业少,单一经营多、复合经营少,分散经营多、规模经营少,粗放经营多、集约经营少,老弱农民种田多、职业农民种田少。在土地综合效益上,以单位农用地农林牧渔增加值来评价,2015年盐城市单位农用地农林牧渔增加值2755.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15.9元,13个市中列第9位,比周边的南通、徐州、连云港分别低690.8元、40.1元、12.8元。

(二)原因分析。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在种植结构上,粮食作物占比过高,高效经济作物占比偏低,农田大多是传统的稻麦两季种植模式,而且种植方式粗放、产出效益低下,种植结构和布局不够优化。2016年全市粮经比(经济作物不含棉花、油料)仍高达2.57:1,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3:1,也高于全国2.14:1、浙江1.26:1、福建1.08:1 、山东2.04:1。在产业结构上,规模大、效益好、集聚度高、竞争力强、品牌效应明显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相对较少,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尚未有效形成,支撑作用不够明显。在产品结构上,生产的农产品大路货居多,高端、高效优质农产品偏少,市场知名度高、占有率高的品牌农产品更少,产品结构不够优化。二是农业产业化提速不快,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实现不够充分。习惯于就农业抓农业,谋划发展融产加销为一体的“大产业”理念不强,推进力度不大,农业“接二连三”步伐不快,大多数处于种养阶段,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产加销、贸工农出现脱节,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201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2.13:1,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省13个市中列第11位。以农业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现代食品产业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增量增效增收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激发和释放,贡献份额相对偏低。三是农业经营主体转换不快,牵引带动能力不够强劲。农业以分散农户经营为主体,千家万户小生产仍是主要模式。职业农民相对偏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快、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偏低,调结构、增效益、促增收主体推进动力不足。2016年,全市家庭农场(含专业大户)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为32%,全省13个市中列第9位。全市有近70%的土地由分散的农户经营,有70%多的家庭农场仍以种粮为主,相当多的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比较松散,没有能够很好起到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应有作用。四是农业服务体系发展不快,组织支撑作用不够得力。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解决资金投入,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还相对滞后,不能有力支撑高效农业发展和土地效益提升。在组织体系建设上,细分的农业行业协会具有集聚人才、开发产品、创新科技、创建品牌、开拓市场等多方面功能,对于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可发挥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而在大力发展农业行业协会,扩大农业行业协会覆盖面上,重视不够,力度不大,民间农业行业协会活力、引力释放得不够充分,作用发挥得不够得力。

(三)优势潜力。土地是盐城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大自然资源,提升土地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有优势、有潜力,大有作为。从优势来看,土地规模优势明显,全市耕地面积、滩涂面积全省第一,分别达1250 万亩和580万亩,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多。全市1984个村居,村平土地承包经营面积达4380亩,为土地集中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土地区域优势独特,具有沿海、里下河、渠北三大特色区域。沿海地区,适合蔬菜、特经作物种植和海淡水养殖。里下河地区,利于发展水稻综合养殖、水生蔬菜和水产养殖。渠北地区,可开发经济林果和生态农业,土地可利用的多样性是其他地区不可比的;土地生态优势突出,盐城生态环境好,农地受工业污染较少,优良土地占比较高,有利于打生态牌,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发挥绿色竞争优势。从潜力来看,盐城无论是土地资源利用率,还是土地产出综合效益,在全省都是靠后的,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土地可开发利用的空间很大。仅粮经结构调整上,如果全市粮经比例达到南部东台、大丰两大板块6.1:3.9的水平,亩均纯效益达到3000元左右,全市农业产出将增加70亿元左右,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400元左右。因此,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好盐城土地资源优势,做足提升土地效益这篇大文章,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提升土地效益几点建议

土地是财富之母,富民之基,必须将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大力提升土地效益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来抓,让土地成为“聚宝盆”、大农业成为“致富源”。总体思路: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农地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方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力,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以创新土地经营方式为动力,引入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形式,合理优化农地生产经营结构,向粮田要效益、向复合经营要效益、向农业多功能拓展要效益。建议做好四篇大文章,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一)做足粮田增益文章。目前全市70%多的农田在种效益不高的粮食,提高土地效益,应抓住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机遇,大刀阔斧调整粮田生产经营结构,实行四路并进,向粮田要效益。一是向压粮扩经要效益。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完成储备任务的前提下,按照市委七届四次全会上提出的任务,争取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全市调减粮食种植面积200万亩以上,使粮经之比调整到6:4。大力发展高效蔬菜园艺业、薄壳山核桃、银杏等经济林果,引导发展应时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蚕茧、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立足调优产业布局、调特高效品种、调准上市季节,积极发展设施农渔业。二是向稻田养殖要效益。积极推广稻田养虾(鱼)、鸭稻共作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稻田养殖小龙虾,一亩田可产小龙虾100公斤左右,有机稻300公斤左右,产值6500元,收益可达3000元左右。虾(鱼、)综合种养实现了“稳粮增收,稻虾(鱼、)互促,绿色生态”,做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是一个很好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湖北潜江市已发展到8.6万亩,我市才刚刚起步。据东台市反映,当地国土部门规定,稻田养虾挖沟,沟宽不得超过2米,埂不得高于50公分,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不利于稻田养虾,建议市国土、渔业等部门共同研究,拿出适于稻田养虾挖沟标准,以促进稻田养虾大发展。三是向粮经轮作要效益。把一年稻麦两茬传统种植方式,改为“水稻十N”的两茬新型种植方式,换掉效益不高的小麦一茬,改种一茬高效经济作物。这样既能保证粮食供给,又能增加粮田效益,一举双赢。大丰区大桥镇的平旺家庭农场利用120亩地实行水稻-榨菜轮作,亩产值近5000元,亩效益3000多元,为种稻麦两季两倍。四是向整合粮田产业链要效益。引导粮食家庭农场,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降本增效。大力推进全产业链经营,引导发展粮食烘干、加工、购销等高附加值后道产业。大力推进全域生态循环发展,积极推广“畜禽养殖+种粮”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绿色有机大米,即使种粮也要种出高效益。

(二)做好结构调整文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土地综合效益的根本性举措。一是着力调优农业生产结构。在做大做强各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提效增收这篇大文章的同时,积极引导发展高附加值的设施栽培农业、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复合经营农业、光伏光电农业、优良种源农业二是着力调新产业结构。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发展“农业+加工”、“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三是着力调高农产品品质结构。引导发展“高、新、特”农产品,“高”就是发展市场紧缺的高端、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新”就是引种新品种、运用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探索新模式,发展人无我有的新产品。 “特”就是发展有比较竞争优势、有健全产业链、有原产地地理认证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做强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重点培植一批10亿元县域农业特色产业。四是着力调强经营结构。通过土地经营权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快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集体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创新,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让更多的土地变为绿色工厂,使更多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土地增效。响水县南河镇镇成立康为农产品合作联合社、村村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镇联合社+村合作社+大户共营,集中流转土地7000多亩,发展西兰花等高效农业项目。

(三)做活市场营销文章。提高土地效益,不仅要搞好地里的“产”,更要重视研究地里产出的农产品“销”,要在研究农产品市场营销上开拓创新。一是要转变农业发展导向。推进农业发展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变传统的生产什么就卖什么为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安排农业生产,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根本遵循。要把握农产品市场需求新趋势,更多生产健康安全、生态绿色、高端高质农产品。要把脉市场发展走向,在别人多在上的项目要果断停,别人多在下的项目要坚持住、大胆上,进行市场逆向调整,走出“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怪圈。二是要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变坐商为行商,变坐在家里等客商上门收购农产品为主动走出去推销农产品。大力发展订单生产、订单销售,搞好产销对接。鼓励发展农产品进超市、专卖、配送、直销等经营方式。支持农业生产基地发展观光采摘、采购、认养(种)营销。积极探索发展加入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组织,融入产业链营销模式。大力突破网络销售,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微商,实行私人定制生产销售。三是要研究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大力实施品牌营销策略,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强化农产品质量建设,创建农产品品牌,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以品牌抢占市场,赢取溢价;注重开发利用时差营销策略,巧用设施种养技术,引种反时节适应性新品种,开发提前上市或延后上市的农产品,利用空档期抢占市场,物稀为贵,卖出高价钱,获取高收益;精心谋划特质卖点营销策略,推出诸如留芽米、冲浪鱼、果园鸡(蛋)、虫子蛋、一年猪等具有特质卖点的农产品,抢占高端、高价市场。

(四)做强主体引领文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生,有发展高效农业的动力、能力和实力,是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效益的中坚力量和主要推手,必须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一是全面提升家庭农场发展水平。在推进家庭农场增量扩面,不断提高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比重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家庭农场的提质增效上,引导全市4000多家家庭农场加快调整生产经营结构,推进产业、产品、技术、经营模式、营销方式等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家庭农场升级版,从1.0版向2.0、3.0版升级,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尤其要引导其中的2800多家粮食家庭农场调结构、增效益,向高效轮作、立体套种、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二是充分发挥一社(农民合作社)、一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会(农业行业协会)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强化和拓宽合作社统购统销、科技植入、品牌引领、资金互助、贷款担保、风险保障等多种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成员发展高效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引导合作社依法按成员交易量(额)进行盈利返还分配,促进增效增收。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积极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种养小区+农户+基地”、 “公司+订单+农户+基地”等多种形式的联农带农组织。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定向投入机制、价格保护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和利润分配机制,优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积极鼓励和支持行业领头人牵头创办各种农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的引领提升带动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特别要下大力气扶持发展一批良种繁育龙头组织,以优良品种带动和保障高效农业发展。支持发展功能全、成本低、服务优的农田全程托管服务组织,促进经营主体降本增效。四是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镇村基层组织建设,尤其要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强化责任担当,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田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盐城市委农办   杨群义   0515-86662111  1820510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