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社科联[2012]2号
关于开展“汉之源”文化传承行动
前期研究的紧急通知
市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徐师大汉文化研究中心,市汉画像石博物馆,汉文化研究已有成果的各位专家学者:
根据市委领导重要指示,市社科联将就“汉之源”文化传承行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前期研究。具体问题通知如下。
一、要破解几个核心概念
(一)什么是汉风?
(二)汉风的精髓及文化底蕴是什么?
(三)为什么要舞动汉风?目的意义和社会价值是什么?
(四)舞动汉风对于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和省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对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律、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有哪些现实意义?
(五)怎样舞动汉风?
二、要完善几个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汉文化?
(二)汉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
(三)汉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四)汉文化的精髓如何表述?
(五)汉文化与吴文化是什么关系?怎样进行比较研究?
(六)汉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什么?汉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影响及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七)汉文化与当代徐州人文精神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八)如何使汉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九)汉文化中哪些思想、观念、理念、精神、判断、意识、道德、伦理、风尚、习俗、制度、政策等是符合当代倡导的核心价值?与构建六中全会强调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律、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有哪些内在联系?具体表现是什么?怎样归纳成为易于表述和普遍践行的理论体系?
三、研究思考上述课题应关注两个方面的方法与动因
(一)关于方法。历史文化学者要关注现实,切实领会六中全会和省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了解把握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意图,深刻认识当代徐州的文化需求、打造人文精神特质的方向与重点,把历史知识、汉文化研究与之联系结合起来,通过对两汉文化现象、史料、典故、事件、遗迹遗存遗风的挖掘整理,努力发现并深刻揭示其当代价值,提炼归纳这些历史知识与汉文化现象对当今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意义,提出舞动汉风、弘扬汉文化,形成江苏吴韵汉风品牌的方向、思路、重点和对策建议。
(二)关于动因问题。当代领导者迫切需要围绕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落实六中全会和省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提升区域人文素质和城市精神、把舞动汉风推向深入,向历史文化特别是两汉文化寻找渊源、根基、脉络、依据,形成系统的决策、政策、方案、方法和举措,进而推动舞动汉风的生动实践,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品牌。
四、推进“汉之源”文化传承行动研究的具体安排
(一)春节前召开汉文化研究部分专家学者小型座谈会进行破题思考,并且通过参加座谈的各位专家向其他相关专家转达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意图,让大家尽快进入思考状态,在更大范围开展研究。
(二)在初步形成研究框架的基础上,2月中旬由市委领导主持召开专家座谈研讨会,听取各位专家的见解和思路。座谈研讨会规模30人左右。然后进入大规模广泛深入系统研究阶段,5月上旬召开学术成果发布会或高层论坛。
(三)对上述课题研究比较成熟的成果,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解决专家咨询费用问题,成果价值由领导认定,具体办法报张部长审定。
(四)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将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结合上述课题要求进行新的创造,努力使之进入领导决策,为舞动汉风提供理论支撑和知识保证。
(五)“汉之源”文化传承行动的前期研究,市两汉文化研究会、汉画像石研究会、徐师大汉文化研究中心、史志学会、历史学会、民俗学会、孔子学会、管理学会、政策研究会、经济学会、社会学会、伦理学会、哲学学会应当充分发挥主体和骨干龙头作用,尽快组织广大会员和专家学者开展专题研究,努力推出高质量的成果。各市级学会都要积极参与,围绕汉文化研究这个中心任务,组织和引导相关专家学者尽快推出研究成果。
(六)上述课题及其自选课题研究成果,由市社科联统筹管理、扎口梳理,以期放大前期研究效应。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研究情况和建议设想,可直接与市社科联联系反馈。
各项研究成果于4月30日前统一上报市社科联,联系电话:83732574。邮箱:xzskL2008@126.com
以上通知,希认真落实。
市社科联
二0一二年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