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地名称
睢宁县博物馆
2.基本信息
睢宁县博物馆为江苏省“最美空间”、徐州市社科普及基地,是睢宁县发掘、保护、陈列、收藏和研究历史文物的综合性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新馆于2 01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座落在睢宁县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陈列面积1600平方米。各项活动由睢宁县博物馆统一管理并全力支持保障,自2017年免费开放以来,睢宁县博物馆阶段性完成了参观接待、展示教育、科普宣传等各方面便民服务工作,2017年至2022年06月,线下服务约25万人次,举办社教活动200场, 接待政务、学生团体参观100余场,从展览开幕、青少年教育课程等传统活动延伸到提供和传播优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全部为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得到了社会群众充分肯定,一致好评。
睢宁县博物馆是雎宁县文化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设三个展厅,“睢泗流韵”历史文化展厅,“金石永固”专题展厅及“临时展厅”。与图书馆、艺术馆、规划展示馆形成资源共享,文化互补之势,既全面展现睢宁地区丰富璀璨的历史文化,又重点突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明。
馆藏文物48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32件。序列清晰.以汉代文物为主.从新石器时代到晚晴民国均有所收藏;文物种类齐全,体系完整,涵盖陶器、瓷器、玉器、石器、铜器、铁器等各类文物。此外,雕推宁是徐州地区汉画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已出土各类汉画像石77件,分别收藏于国家、省、市、县博物馆。出土代表性文物有∶牛耕图(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铜牛灯(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在南京博物院)、舞乐车马、弋鸟捕鱼、月宫图汉画像石(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在本县博物馆)。
3.特色普及活动
(1)“‘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暨我是小小讲解员”大赛
睢宁县博物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利用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暨“我是小小讲解员”系列教育活动。自2018年以来,大赛已连续举办五届,线下参与人数约3000人。
比赛分为少儿组和青少年组,采取分组比赛,方式为演讲比赛和征文、知识问答等比赛比赛,讲述县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及所了解的家乡历史故事。本项活动同时开通线上全程直播新通道,“无线睢宁”媒体平台对比赛进行全程实时直播,2021年总收视、点击率突破60万余人次。2022年网络海选阶段,超过100万人次点击观看海选视频,投票总数达到150万张,单场实时直播总收视、点击率突破10万余人次,让没有亲临现场的观众在云端为小选手们欢呼、鼓掌。
通过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青少年读历史、懂历史的良好兴趣,让传统文化根植学生心灵,增强青少年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青少年公众考古实践活动——“探秘下邳故城”
下邳故城(曾称下邳古城)遗址位于睢宁县古邳镇北侧,文献记载非常丰富,历经楚汉相争、三国角逐、宋金交兵等重大历史事件。此外,奚仲开国、宋襄筑城、圯桥进履、季子挂剑、邹忌封邑、刘备屯军、曹操擒布等历史典故均发生于此。2019年10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下邳故城遗址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03月,CCTV10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推出《解码下邳古城》系列专题,连续4天介绍下邳古城的兴衰变迁,此活动荣获徐州市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博物馆为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开展青少年公众考古实践活动——“探秘下邳故城”,自2018年以来,活动已连续举办四届,约1500名中小学生参与,此活动荣获江苏省考古学会2020年度“公众考古奖”。
青少年公众考古实践活动——“探秘下邳故城”采取“馆、校、媒”三合作形式,这种与媒体结合,学校参与的方式能够使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媒体的参与极大的发挥了他们宣传上的优势,提升了活动影响力。
活动当天,根据人数情况分组组织实施,讲解员带领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的下邳故城考古成果展,通过讲解员的讲解,让中小学生初步了解下邳故城的建城、发展及没落的历史,从而增加了他们对下邳故城的直观认识,激发探秘的激情和愿望。
走进下邳故城遗址考古现场,由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专家带领中小学生了解如何认识文化层,以及勘探的一般程序等,最后会让中小学生在指定区域寻宝,中小学生亲手持铲,实现与文物“亲密接触”,使考古不再高冷,不再神秘。
通过现场观察、学习、寻宝亲身体验这一系列活动实现了青少年和“文物”互动,引导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 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开启寻根之旅、认识文物之旅。逐步增强青少年的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文化自信,进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睢宁故事。
(3)“行走的博物馆 文物进校园”教育实践活动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积极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睢宁县博物馆开展“行走的博物馆文物进校园”教育实践活动。
为了让馆藏文物真正活起来,博物馆利用现有馆藏资源,打破博物馆传统的参观模式,在全县中小学开展“行走的博物馆文物进校园”教育活动,活动中特邀睢宁县博物馆的讲解员走进全县各中小学,向学生们讲授睢宁两千多年的历史 文化和故事,现场为学生们展示“铜牛灯”(仿制品)、“月官图”汉画像石拓片、“数字文物阁”3D 文物等,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睢宁历史文化课,让孩子们置身校园就能参观解博物馆。活动将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让青少年儿童了解睢宁历史文化,逐步开拓眼界,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文化自信。
睢宁县博物馆三项品牌系教育活动一经推出,受到环球网、学习强国、中国江苏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中新网、新华网、现代快报、交汇点讯、无线睢宁等国家、省、市、县80余家顶流媒体争相报道,较好地推广了我馆的社科研究成果。
4.智慧化数字化体系建设
(1)打造智慧化博物馆
为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利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建设睢宁县博物馆数字化智慧系统:①为馆内珍贵文物制作高清2D图片及3D高清模型,保留重要的信息资料;②建设馆内文物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馆内文物保管工作信息化水平,加强文物保管安全性;③建设博物馆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为公众提供多种在线服务,利用信息化提升展览的深度、广度及参观的便利性;④配置多媒体系统,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展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扩大博物馆的人气和辐射力。
(2)“数字文物阁”特色数字展览
为提升社科普及活动的质量与影响力,2021年特提升数字化技术,开展“数字文物阁”特色数字展览,向广大市民参观博物馆提供了更便利、更丰富的服务,并提升市民感官体验。并长期与媒体、政府机关、学校保持着联系与合作,“数字文物阁”活动,至今约50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数字文物阁”特色展览还丰富了展品的社会科教意义。经常去博物馆的人都知道,由于布展限制,很多藏品的介绍都是只言片语,对普通观众来说,难以深入了解藏品的更多信息。借助海量的数据资源,如今的“数字文物阁”线上线下特色数字展览突破了这一限制。观众点开一件展品,就是点开了一个历史截面,展品的文化背景、历史故事乃至时代风云,都会呈现在眼前,这无疑赋予了展品广阔的生命力,同时也很好地满足了青少年的求知欲,内中蕴含的科教价值不可低估。
(3)智慧助老——《扫码听文物》
周末节假日,不少人选择去各种博物馆参观游览,既丰富知识又扩展视野。为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和视力困难,睢宁县博物馆 特开展“扫码听文物”展览。将馆藏文物图文和音视频等内容生成二维码标牌,代替人工解说和语音导览机,市民可以看到指示说明,通过使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或直接添加微信公众账号,就可以免费收听到关于展品的详细介绍,等同于请了一位“私家讲解员”。游客在参观过程中系统是全程智能讲解,它会自动将游客周边的展品信息推送到手机上,游客可通过文字、语音以及视频信息对展品进行了解,让参观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提升观览体验。这项技术更好的让老年人了解藏品的细节,以及藏品背后的故事。
(4)“闭馆不必展,居家看展览”——线上赏文物
为更好的发挥利用文物资源优势,博物馆发挥媒体宣传上的优势,提升了活动影响力,睢宁县博物馆打通线上与互联网平台精心设计推出“线上赏文物”活动,利用馆藏文物资源,现场拍摄展厅的精品文物并配上讲解的视频,将在博物馆官方网站、官方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出。一些文物视频作品一经发出,受到众多网友的点赞和关注!总浏览播放率突破3000w。目前有《馆藏精品丨睢宁博物馆:舞乐车马汉画像石》《百灵·藏丨江苏睢宁:明代彩绘砖雕墓三维展示》《江苏睢宁县博物馆:睢泗瑰宝的窗口》《江苏睢宁:童心向党 博物馆里学党史》等优秀新媒体作品,被江苏省学习强国、徐州政府网公众号等网上平台推出该系列活动,围绕精挑细选的各种精美馆藏文物进行赏析,并配有详尽的语音讲解、文物视频等,观众可以边听解说边欣赏精品文物,以全新的视听效果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市民在了解博物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历史文化知识,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5.网络平台信息
网站名称:睢宁县博物馆
网址:www.suiningmuseum.com
微信公众号:睢宁县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6.具体地址、联系电话
地址:睢宁县永安路21号
电话:0516—88393044
7.开放时间、是否免费
睢宁县博物馆常年坚持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8.照片
基地形象
开展活动
‘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暨“我是小小讲解员”大赛活动
青少年公众考古实践活动——“探秘下邳故城”活动
“行走的博物馆 文物进校园”教育实践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