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辩证思维深刻把握 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内涵 |
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社会科学院院长 于法顺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自觉,向全党发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伟大号召,无疑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深刻的现实动因和深远的战略考量。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深刻、系统、准确地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发展路向,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历史”与“政治”的辩证统一 党史学习教育是以历史教育为基本形式的政治实践任务,坚持历史性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要全面把握党史的知识体系和本质规律,强调“知识性”;坚持政治性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和导向,强调“价值性”。以辩证思维把握党史学习教育,必须科学把握历史性和政治性的关系,这也是党的性质和中共党史学科特点决定的。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绝不能单纯地囿于描述历史过程、介绍历史事实、揭示历史真相,而是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党史变迁中把握历史规律,厘清历史线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应深刻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主义”与“问题”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在“主义与问题”的历史性拷问中诞生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起家”的。以辩证思维把握党史学习教育,必须科学把握“主义”和“问题”的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以解决重大实际问题为核心,不断推动实践和理论的创新。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应系统把握“实践奋斗、理论创新、自我革命”三条主线,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探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论源头,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矢志不渝践诺初心使命,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作风,总结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经验,着眼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坚持“主流”与“支流”的辩证统一 历史细节浩如烟海,历史脉络盘根错节,要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就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党史学习教育,把握主流和本质,否则容易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历史问题,形成错误的历史认知。对人类社会发展起正面推动作用的经验和探索中出现的曲折教训,正如矛盾的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百年党史。以辩证思维把握党史学习教育,必须科学把握主流和支流的关系,不但要总结成功经验,还应汲取历史教训。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应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流,坚持历史经验与历史教训相统一,既讲伟大成就、光辉历程,又正视错误挫折、失败教训,更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从历史的长河中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基本走向,旗帜鲜明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通过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从而更好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坚持“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中国共产党史,不是静态的、僵死的历史事实,而是赓续接力、薪火相传的实践过程,要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三重维度中正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发展路向。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以辩证思维把握党史学习教育,必须科学把握继承与时代的关系,只有把“我们从哪里来”这个基本问题搞清楚,才能对“我们在哪里、要往哪里去、如何走向那里”等问题看得更清楚、更透彻,才能把历史、现实和未来有效贯通起来。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应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厘定和调试“历史坐标系”,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知识与价值、理论与实践、“回头看”与“向前走”、中国与世界等关系,做到以史鉴今、以史警勉、以史导向,既解决“历史之问”,探访“初心之旅”;又解决“时代之问”,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之思”;还回答时代潮流和发展大势的“未来之问”。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启航新程循道致远。我们应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发扬“三牛精神”,激发干事创业斗志,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和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现代化篇章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