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研究
社联概况
思想之光

位置:网站首页 > 思想之光

锚定“四新经济”,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时间:2020-09-03 来源:本站

 锚定四新经济,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徐州工程学院金融学院 董金玲

 

锚定四新经济,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徐州打造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坚持高起点发展的重要抓手。所谓四新经济是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以数字技术、智能产业、云端经济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发疫情下,部分线下生产生活、消费场景快速向云端转移,互联网企业顺势而上,各种线上应用逆势爆发……,许多人感叹,线下的城市是“暂停”的,云端的生活却是热闹的,线上服务和模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以及转移用户购买使用习惯,成为“科技战疫”和稳增长、保民生的关键支撑,为经济破茧重生、求新谋变创造了积极条件。

四新经济的核心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激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种变革有利于加速产品生产和服务智能升级推动迈向价值链高端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四新经济”具有跨界融合、需求主导、动态变化、高速增长的特征,既体现了产业发展的趋势,也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基于此,徐州把产业转型的“加速度”锚定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新兴主导产业上,旨在以信息化、智能化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数字化表现为以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制造业融合新业态和以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服务业融合新业态。在我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作为老工业基地,徐州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现实地看,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仍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既包括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也包括已经有基础有实力的企业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应用于供应、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进入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阶段。数字化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全过程,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素的数字化,二是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三是产品的数字化。在这一过程中,要素数字化至关重要。传统生产要素通常是指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其中一个亮点就是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被写入文件,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要素之一,这是继十九届四中全会后数据生产要素再次被写入中央文件,可见信息时代数据的重要性。要素数字化既包含了数字技术创新、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改造、融合型数字化人才的培育,也包含发掘和利用数据这个独立生产要素的能力和潜力。过程数字化主要涉及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升级;产品数字化则体现为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和服务模式的数字化创新。

四新经济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城市的产业、资源、人才等都是数据的基础,将这些数据汇集起来,构建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是数字经济时代政府的责任和工作重心。政府一是要加大对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支持,通过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加速折旧、产业引导基金投资等方式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二是要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打造标准化的制造业云协作平台、大数据处理平台等公共服务产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与服务平台合作,降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三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消除服务业和制造业在税收、金融、科技及要素价格方面的政策差异,降低融合成本;四是推广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五是大力培养融合型数字化人才,推动人才技能转型。在面向国内外吸纳高端数字人才的同时,发挥高校数字人才培养的优势,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数字化”新蓝领,顺应产业数字化升级。